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全国已有16个城市入选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双智”试点,这是眼下许多城市竞争的新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近日在线上研讨会中表示,很多智慧交通范畴内的应用虽然技术已经成熟,用户体验也很好,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双智”城市建设给智慧交通的发展带来重要契机。
2021年,住建部、工信部分两批公布了16座城市为“双智”试点城市,要求探索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这些试点城市积累了哪些经验?下一步将如何发展?围绕这些话题,腾讯智慧交通与腾讯研究院近日在线上联合举办“双智建设专家研讨会“,探讨“双智”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新机遇。
郭仁忠在这场线上研讨会上指出,“双智”城市建设要从理论、技术、工程、应用、政策、标准等多个维度推进。“不可能把所有基础设施规划好、建设好,然后再来做场景的应用,应该是基础设施和相关应用场景要协同发展、相互成就,现在有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就可以开始研究、挖掘、构建什么样的配套应用场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赵一新指出,一些试点城市遵循的是“场景驱动、设施跟进”的思路。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针对高科技园区上下班潮汐的现象,当地重点关注小巴士接驳线路智能化水平,包括编队行驶、多车协同等应用场景。“这就是典型的一个以应用为导向,然后研发、设施跟进的案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介绍了几个试点城市的应用案例:厦门的BRT(快速公交系统)通过5G网络进行精准控制,实现BRT公交车和站台之间车辆的精准停泊;长沙智慧公交基于LTE-V2X与红绿灯互联,实现精准引导、公交优先,使公交车的行驶时间优化13%左右。他认为,这些应用场景都是“双智”城市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
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出行总裁钟翔平介绍了其在重庆参与打造的城市级MaaS(出行即服务)应用,为实时公交、本地特色导航、路况千里眼、车位预约、道路通行预约和交通政务办理等出行服务提供了便捷统一的入口。“经过一系列的探索,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只有合适的场景和应用,才能够实现‘人-车-路-云-图-网’的高效协同。”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管理员联系(3073611@qq.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