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8 16:11:24来源:《红旗文稿》作者:陈二祥 陈志超
近日,《辽宁日报》刊发了《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一文,披露了一些高校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时随意抹黑现实,甚至丑化历史的现象,引起了网民和教育界的热议。实际上,与之联系最紧密的还是如何提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云体育网页版登陆不上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该课程在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常常面临着如何认识和解释理论与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的问题,因此与教学需求相比,目前高校思政课的确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相适应的地方。那么,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呢?
1、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性,解决好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实现在教材教法上由照本宣科型向解疑释惑转换
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西方敌对势力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国内,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复杂、多变的趋势和形势,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较高要求。从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尽管是全国统编且不断修订,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落差。高校部分思政课教师由于自身理论功底不足,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面对现实中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不能给学生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导致思政课解疑释惑性不强。因此,思政课教师迫切需要改变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角色,不断增强课程参与意识、效果意识,努力做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实现由遵从型向创造型教师转换。
一是对当代社会思潮展开深入的分析。思政课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研究并掌握作为西方社会意识表达形式的当代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现实背景及局限性,并对当代西方思潮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性。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各种西方理论,帮助学生认识到,西方意识形态不但从总体上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而且也不适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更不利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二是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大学生是生活于当下现实生活中的年轻人,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去熟悉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为此,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摸清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识程度和思想变化脉络,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帮助学生解答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诸种理论困惑。思政课教师联系实际时,既要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改革的成功之处,又要讲清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及存在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激发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美丽富强民主和谐中国梦的决心。面对学生关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社会上出现的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等困惑时,要引导他们分析这些现象的深层原因及解决途径,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改革的复杂性、曲折性和所面临的多变的国际环境。
2、明确思政课的课程性质,正确处理好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真正使思政课成为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确立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高校思政课备受关注,国家在教学、教材、政策、经费等方面均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这无疑凸显了思政课功能的重要性。思政课是政治性与学术性有机统一的课程,深邃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是该课程最显著的特性。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趋势的思想政治理论不仅具有政治性,而且具有学术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有的教师重课程的政治性而忽视教学的科学性,有的则重学术性轻视课程的政治性的现象,因此使课程难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科学定位。从课程功能来看,要改变长期以来思政课过分灌输的现状,明确思政课要把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同时进行,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引导,这就决定了该课必须有也应该有一种研究和探讨的气氛。但对课堂上教师传播错误的思想主张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强调思政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并通过充分的研究和探讨,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也是思政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之所在。
其次,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在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由于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教学任务繁重与教师人数偏少的矛盾,因而不少任课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联系实际地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不能很好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也就更谈不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分析和解释社会现实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了。因此对西方的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理论热点问题一般都采取回避的态度。当前,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积极通过参加岗位培训、到企事业单位合作研究等方式深化对中国实际的了解,提升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特别是非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专业知识。
第三,加强科学研究和内外交流。从总体上看,不重视科学研究,缺乏对外交流和校内教师之间的交流,是现今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的普遍现象。思政课教师需要尽快从传统的单纯教书匠的思路里摆脱出来,增强教育科研意识,用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要通过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活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以及校内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等提升思政课的整体水平和教学效果。
3、确立青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解决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矛盾,实现在思政课教学上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
在以往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往往过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多以教师的权威主导模式为主,使课堂更多地成为教师展示个人知识和风采的舞台,淡化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为此,思政课教师应强化学生意识,着重于激发学生分析能力和学习兴趣,寻求新型的对话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建构自身的价值和信息系统。
第一,满怀关爱之情施教。作为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承担起教育者的社会责任,在教学中满怀对学生的真心关爱。要关爱、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要以真情、真诚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解决最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人文关怀。
第二,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当代大学生非常渴望生动鲜活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因而,教师要改变教学中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机械理论灌输的模式,转为服务学生成长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引渡人”角色的模式。思政课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运用问题探究、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多年来,由于受到经费、学时的限制,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常常被忽视。而思政课只有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其实效性。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影像视频、开展课堂讨论和辩论等活动动员学生参与教学,或者带领学生走进农村、社区、厂矿和企业开展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国情和理论热点问题的认识。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